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中國加厚幣雜談

從網上爬文後,得知中國加厚幣的資料:

在中國金銀幣十大系列一千六百餘品種中,加厚幣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僅屈指可數的幾個品種。而在世界各國發行的金銀紀念幣中,加厚幣也是寥寥無幾。因此,加厚幣歷來被錢幣收藏愛好者所重視。特別是加厚幣的發行,通常都是在錢幣發行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或是有著較為特殊的題材與文化內涵。通常其發行量又都少於同類品種。因此,就更加受到了錢幣收藏愛好者的推崇與青睞。   

中國所發行的加厚金銀紀念幣中僅寥寥數個品種,其中應當首推 “1979兒童年澆花” 金銀紀念幣。這套金銀幣中的加厚幣,可以說開了中國金銀紀念幣加厚幣之歷史先河,在中國的貴金屬紀念幣發行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該套金銀紀念幣是應聯合國邀請,為參加國際兒童年紀念幣鑄造活動而特別發行的,由中國著名的錢幣設計大師陳堅精心設計,上海造幣廠鑄造。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恰逢中國第一年發行金銀紀念幣,又是第一次參加國際鑄幣活動。因此,國家相當重視,設計圖稿報國務院審核,並得到了中央領導對設計圖稿修改意見的批示。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慕華建議:將原設計圖稿中一個女兒童改為男女兩個兒童。由此使得該套金銀幣蘊含的內容更加豐富,圖案也顯得更加的活躍和飽滿。   

“1979兒童年澆花” 金銀幣中的金質加厚幣非常稀有,由於種種歷史上的原因,一盎司的存世量不足500枚。大收藏家李國英在德國收藏中國貴金屬幣長達15年,僅僅見過兩枚,可見其珍稀程度。目前,其價格已經非常之高,在錢幣拍賣會上,已拍出30多萬元的高價。且僅能在拍賣會上偶見其芳容。其已成為中外頂級收藏家的賞玩之物,而非一般收藏愛好者所能奢求的。然而,其中一套銀質加厚幣發行量僅2000枚,經過了近30年的沉澱與消耗。目前,市場流通非常稀少,其價格也不是很貴,若能收入囊中一套,亦不失為千載難逢的機緣。  
二是“1992年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金銀紀念幣(第一組)中的44克銀幣。這套加厚幣在該系列1-5組中是唯一發行的一套加厚幣。它與前述的“兒童年澆花”金銀幣一樣,都是在發行了普制幣之後,又發行了加 厚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是 “純正” 的加厚幣。其次,這套幣的發行量不大。據資料顯示為每幣款發行量只有1353枚。這在銀幣板塊中已屬稀少品種。但筆者從《瀋陽造幣廠圖誌》中查證到,該套幣的總鑄造量實際上僅2068枚。這樣的話,該套幣的投資收藏價值豈不是更高了?   

三是第二輪的1盎司生肖紀念銀幣。這組生肖銀幣的重量均為1盎司,但規格卻是32毫米,它們可以說是生肖系列金銀幣中唯一的一組加厚幣。值得一提的是,該組生肖系列銀幣從88年的 “龍” 年開始,到99年的 “兔” 年結束。但它們的發行量卻不盡相同,有20000枚、12000枚、9000枚、8100枚、8000枚和6000枚六種,發行量最大的是“龍”年生肖1盎司銀幣,發行量為20000枚;發行量最少的“蛇”生肖1盎司銀幣,發行量僅6000枚。也就是說集成全套充起量不過6000套而已。  

四是“中國石窟藝術”系列中的2盎司加厚銀幣。在中國浩如煙海的金銀紀念幣中,2盎司規格的銀幣非常之少。目前,“中國石窟藝術” 系列金銀幣已發行了四組,分別是敦煌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以及雲岡石窟,相信這四組2盎司加厚銀幣的價值會很是凸顯。

========================================================

而中國金幣雜誌第12期上關於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生產工藝總結上提到現代鑄幣的關鍵設備;壓印機由初期的美式小噸位壓印機,發展到現在的360噸;600噸;1250噸。現在壓印一枚鎳幣需要在每平方英寸上有30噸的壓力,而一枚銀幣則需要在每平方英寸上有150噸的壓力。可想而知要壓厚度增加一倍的銀幣就要更大的壓力機了,這在80年代是很不易的。

中國由1979年至2006年共發行了 “國際兒童年澆花金銀幣”; “13屆冬奧會金銀銅幣”;“中奧會金銀銅幣”; “古代科技發明1組銀幣”;“熊貓金幣發行十年金銀幣”; “96觀音銀幣”; “97吉慶銀幣”; “1988-19991oz.精製生肖銀幣”; “2001年起的石窟藝術 2oz. 系列銀幣” 等其中都有使用材質成色相同,直徑相同,等於標準幣坯餅厚度一倍的坯餅壓印的幣。對於這類幣多年來因為無國家標準可依,在各種錢幣目錄和金幣雜誌上沒有一個統一的表述方法,故而比較混亂。

對於以上幣的加厚情況:前三套加厚幣是在中國製幣初期生產的,當時制幣技術還處於試驗階段,壓力設備還是小噸位的,委託商的標新立異, 獵奇心態,和製幣廠的雄心壯志造就了這三套幣的出現。故而發行量僅500套。可謂是幣中珍品。

1988年由中國錢幣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家駒先生主編的 ”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章圖錄”上在介紹規格時沒有加厚幣的文字, 而是在相同的直徑之上標有2種含純金銀倍數量。然而沈家駒先生在介紹這套國際兒童年金銀幣時寫道:部分金銀幣首次採用加厚坯餅和多次壓印工藝,在介紹13屆冬奧會紀念金銀銅幣時沒作任何關於加厚的說明,而又在介紹中奧會紀念金銀銅幣時寫道;部分金銀幣首次採用加厚坯餅和多次壓印特殊工藝,以增其值。可見當時加厚幣只是管理層和收藏者對於使用加厚坯餅多次壓印特殊工藝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稱呼。

1991年熊貓發行十週年的1oz. 金幣,2oz. 銀幣,1992年的古代科技發明發現第1組2oz. 銀幣,1996年的觀音銀幣,1997年的吉慶有餘2oz.銀幣,都是在中國製幣技術日臻成熟,加工設備日益精良的情況下生產的,故計劃發行量都在幾千枚以上,而吉慶2oz. 銀幣計劃發行量則高達80000枚的巨量。這時期的加厚幣已成了一種普通產品,1988-1999發行的1oz. 精製生肖銀幣則另當別論, 當時委託商,要求這套生肖幣用鉑金,黃金,白銀以相同圖案,相同直徑鑄幣,成為鉑金;黃金;白銀三枚成套幣發行,全球三百套。因白銀的比重最小,為了和鉑金幣,黃金幣做得一樣大小,1oz. 白銀做成直徑 32mm 的銀幣,其厚度就比直徑 33mm 的15克生肖銀幣厚得多了。至於後來發行 50000枚的普制生肖牛銀幣上市,市場上共有4種銀牛,真是群牛鬧幣市了,收藏者和經營者為了加以區別就把比1oz. 精製牛銀幣薄而大的普制銀牛,約定俗成的稱為扁牛。

中國長城硬幣投資公司總經理沈家駒先生在由貢清棟主編的《中國十二生肖系列紀念幣》一書的捲前語中說 :鑑於已有中國十二生肖系列紀念幣發行在先,因此 ”精裝中國生肖系列紀念幣” 之設計藝術構想,材質及規格等,均注重與前者有所區別。。。首開中國白金材質紀念幣鑄行先河,紀念幣規格亦經反复核定最終採用大小適中之1安士規格,成色則高達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雖幣材各異,但幣面圖案相同,便於公眾單枚購買或成套收藏,使之不同需求均可得到滿足。文中隻字未提加厚幣的慨念。

而發行30000枚的敦煌、龍門、麥積山 2oz. 銀幣雖直徑只是 1oz. 標準銀幣的規格,厚度卻是1oz. 銀幣坯餅的2倍,在大壓力壓機的作用下,對於表現高浮雕作品這是最好不過的厚度。加厚在這裡已完全不是早期那種稀有珍品的慨念了,一般來說幣的珍貴性主要和它的存世量有關。

任何一個事物,任何一門學科,都應是有生命力的。它們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隨著歷史進程的不斷發展,新的錢幣不斷誕生,錢幣製造也不斷改進和規範化,錢幣文化也會不斷發展,錢幣學的研究內容也日趨豐富。

沒有留言: